上中游商品回暖价格上行 中国经济向好预期抬升|中国经济|价格|商品
在黑龍江省通北林業局紅星林場(今冰趟子林場)東南10餘裏的山穀中,有眼山泉,常年不斷,一到冬季就結成一片大冰川。冰麵寬約1.5公裏,長約3.5公裏,因高低不平,當地人稱之為 “ 冰趟子 ” 。
東北抗聯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伏擊戰--冰趟子伏擊戰,就發生在這裏。

冰趟子戰役紀念碑
1936年秋天,日寇妄圖把北滿抗日部隊包圍在三江地區,聚而殲之。
為了粉碎敵人的陰謀,抗聯三軍決定跳出敵人的包圍圈,遠征黑嫩平原,開辟新的遊擊區。
12月上旬,軍長趙尚誌率領騎兵和第六師張光迪部共200餘人,從湯原根據地出發西征,經過多次戰鬥後,到達海倫與通北交界,與在此地活動的五師蔡近葵部會合。
匯合後繼續北進,於1937年初到達通北縣東部地區。

揮師轉移
敵人得到趙尚誌北進的情報後,立即調集大批兵力進行堵截。
此時,趙尚誌已帶領隊伍先於敵人進到通北縣東150多裏的“冰趟子”。
“冰趟子”的東、北兩麵是大山,兩山間的道口是通北縣城從西向東進入山溝裏的必經之路。
山上有木營和炭窯。抗聯戰士就在伐木工人空閑的木營裏宿營休整。
這時候,外出幫部隊采購物資的炭窯工人,回來報告了一個重要情況:通北縣城裏集結了大批日偽軍,準備了很多馬爬犁,可能要進山討伐。
獲悉此情報後,趙尚誌馬上召開幹部會議,決定利用“冰趟子”的有利地勢進行伏擊,痛擊來犯之敵。

青年趙尚誌
會上,趙尚誌作出戰鬥部署:
指揮部設在“冰趟子”東北角的小山上;2師的200來人據守在東麵山上,伏擊線長達2裏多地,擔任正麵阻擊;
軍部教導隊100多人埋伏在半山腰;
3師的100來人隱蔽在東南邊山上,防備敵人迂回包抄2師。
自己則通過傳令兵打旗語指揮戰鬥。
部署完畢,隊伍即刻進入伏擊陣地,
利用木營、岩石、樹木,搭建戰壕掩體,還用冰雪澆注了交通壕,在山路南的溝林旁也布置了伏擊陣地。
次日上午10多鍾,日軍竹內部隊守田大尉率20多個大馬爬犁,氣勢洶洶向“冰趟子”撲來,每個爬犁上坐著近20名日軍,架著一挺機槍。

三匹馬的馬爬犁
偽軍第3、4警備團400多人則尾隨步行,最後麵是十幾輛拉給養的卡車。
因為飄著清雪,視線不清,不便於觀察。
於是,趙尚誌命令2師派出一個排做前哨,帶2挺機槍和1門小炮,到離山邊子2裏多地,一個廢棄的大車店處偵查敵情。
這個排發現敵人馬爬犁後,立即開火,向山上報警,然後邊打邊撤,誘敵深入。
等小鬼子的馬爬犁衝進伏擊圈,抗聯2師率先發起攻擊,敵人頓時人仰馬翻,活著的滾下爬犁趴在冰上,受驚的馬拉著空爬犁四處狂奔。
後麵跟進的偽軍步兵,看到日軍被伏擊,馬上分散開,從南、北兩側摸索前進,企圖包抄抗聯2師。
當偽軍接近半山腰時,等候多時的軍部教導隊猛烈開火,2挺輕機槍同時向敵人掃射。東南麵的抗聯3師也同時向偽軍射擊。

奮勇殺敵
偽軍被打退了。
不甘心失敗的日軍,則在機槍和炮火的掩護下,向2師的木營陣地撲來。
我軍六挺機槍同時開火,子彈、手榴彈雨點般地飛向敵群。日本鬼子倒下一排,又一排衝了上來,戰鬥異常激烈。
為減輕正麵部隊的壓力,趙尚誌派出多股小部隊,從兩側密林和北部河溝中攔腰突襲敵人。
仗著人多勢眾,敵人繼續集中攻打正麵的木營陣地。20多名日軍一度占領了左側一個木營。
趙尚誌迅速命令少年連出擊。少年連部分戰士,在排長趙有財帶領下,與敵人殊死相搏,很快就把這部分鬼子又趕回溝裏了。
戰至中午,天放晴了,視野清晰了。隻見敵人都趴在冰上的蒿草叢裏,背包上都裹著一塊黃白相間的麅子皮,這原本是防涼用的,此時卻成了最顯眼的目標。
隻要日偽軍一動彈,抗聯戰士就瞄準那塊麅子皮射擊,一打一個準。打得日偽軍趴在冰上一動也不敢動。不少受傷的日偽軍因流血過多,活活凍死在冰上。
抗聯三軍居高臨下,以逸待勞。戰士們輪班監視和射擊敵人,換下來戰士就到山後烤火取暖吃飯。
一直對峙到天黑,趴在冰雪中的日偽軍凍得再也無力還擊,借著夜色,爬起來拚了命地往回跑。
這時,趙尚誌又下令追擊,我軍戰士如猛虎下山,殺得日偽軍大敗而逃。

趙尚誌將軍雕像
此次戰鬥共斃傷日偽軍300多名,其中包括日軍守田大尉等7名軍官。繳獲了4挺重機槍、3挺輕機槍和100多支步槍及大批彈藥、給養。
事後,敵人在戰場附近豎起一塊木碑,碑上刻有被打死的7名軍官的名字。從此以後,日軍再也不敢從此處進山“討伐”了。
冰趟子戰鬥是抗聯鬥爭史上敵眾我寡、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之一。
這次戰鬥打擊了日寇的囂張氣焰,極大地鼓舞了我抗戰軍民的士氣。
此後兩年,抗聯六軍從冰趟子出山,先後在北安市東勝、勝利等一些村屯建立了抗日救國會,建立起大片根據地。
最新留言